1、建設背景
為徹底根治屢禁不止的非法采砂,維護河流航道等正常運行秩序,各地相繼成立了由相關部門參與的非法采砂整治辦公室,構建河道采砂監管、綜合執法聯動機制和群眾舉報機制,并加大水上綜合執法力度。雖然有效地遏止了非法采砂猖獗的勢頭,扭轉了采砂管理的混亂局面,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管,造成政策無法長期有效執行到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禁采區域數量龐大、河道距離遠、位置分散;二是非法采砂時間不規律,執法難度大;三是非法采砂多發生在夜間,發現難,取證難;四是夜間執法安全隱患大。
為了實現砂石禁采管理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加強砂石禁采日常監管和執法工作力度,需建立一套結合打擊非法采砂管理特點的,對禁采區域非法采砂行為進行全天候精準監管的,具有長效機制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監管平臺。
2、系統目標
依托“傳感器網絡”技術,以“科技+管理”為根本,通過“四位一體”的聯網智能分析,對非法采砂行為及時發現、鎖證、預警、執法調度,實現禁采區非法采砂行為的全天候精準在線實時監測,從而強化對非法采砂行為的打擊力度。
1)對禁采區進行全天候的在線實時監測,智能傳感器自動判斷非法采砂行為的發生時段和位置;
2)現場智能終端實現對非法采砂行為的違法證據鎖定(視頻段和圖片),為執法過程提供強有力證據,有力震懾河道非法采、運砂違法行為;
3)指揮中心對系統內所有設備的工作狀態、監測數據進行調取和查詢,實現對非法采砂的違法數據(現場作業照片證據、視頻證據、違法時間、禁采區位置等)的采集、傳輸、存儲、分析、管理、發布等一體化監管功能,并實時發布非法采砂警報;
4)通過中心GIS平臺高效監管非采行為和指揮調度,提高執法效率,增加執法透明度;
5)平臺和現場設備具備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人文環境下穩定可靠運行的能力,適應性強,防破壞能力高。
系統示意圖
3、建設意義
社會效益:一是營造河道采砂行業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二是緩解因河道非法采砂引起的群眾之間、黨群之間的矛盾;三是維護河勢穩定,保障河道防洪和通航安全;四是消除因非法采砂引發的公共安全隱患;五是有效保護內河生態環境。
經濟效益:一是能夠節約大量的管理成本和執法成本;二是防止國有資源的流失。